陶检察官,月初,重庆市渝中区检察院检察官陶伟军接到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检察官高晓青的电话,看到传真机中缓缓出现的检察建议回复,陶伟军松了一口气。两院联合办理的跨川渝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终于圆满结束。
重庆男子报案从四川店购买假冒汽配。
2021年6月9日,渝中区某汽修厂负责人报案称,在成都某汽车零部件市场部购买的汽车零部件为假冒产品。同日,重庆警方逮捕了犯罪嫌疑人俞等人。
经调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余某在成都市武侯区经营一家汽车零部件店,与员工周某、李某等合作,通过开设实体店、网店等方式销售假冒知名品牌大灯、中国网等汽车零部件,销售额约138万元,违法所得23万元。
此案随后由重庆市检察院、四川省检察院、重庆市公安局、四川省公安厅联合监督,于2021年8月31日移送渝中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官发现,生产、包装、分销、销售假冒品牌汽车配件的各个环节涉及四川、重庆、江苏等地区。侵权产品的储存、商店和嫌疑人的经常活动主要在成都武侯区。
两院联合办案开展网上公开听证。
这起知识产权案件跨越了四川和重庆。为了加强检察合作,提高办案效果,我们想到了联合办案。渝中区检察院立即主动向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提出合作申请,并得到大力支持。两院检察官秉承共同打击、共同保护的原则,积极互动,配合双打,唱出商标打假合奏曲。
2021年11月18日,渝中区检察院、武侯区检察院召开线上公开听证会,邀请两地公安机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工商联等行业主管部门参加。与会者在听证会上充分发表意见。这是重庆市检察机关举办的第一次川渝知识产权案件公开听证会。
综合各方意见后,经慎重考虑,渝中区检察院依法起诉俞,决定不起诉犯罪轻微的李。11月26日,俞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被渝中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6万元。
在办案的基础上,两院还结合工作实际,联合制定了《知识产权检察合作办法》,就办案合作、经验共享、统一区域司法政策适用标准、共享整合检察数据和服务平台、培养交流检察人才达成合作共识。
跨越300公里的检察建议,帮助整合监管。
道路安全不是小事,汽车零部件的质量与汽车出行安全密切相关。余等人已经卖假货三年多了,没有及时发现。一定有漏洞。虽然案件已经完成,但检察官放不下。
他们发现,本案涉及的假货销售店均为无证经营,在偏远郊区建立仓库存放假货,仓库无明显标志,往往脱离监管。同时,在网络运营中,从QQ群、微信群的广告到网上交易、物流配送,整个假货销售过程都发生在互联网空间,非常隐蔽。
互联网不仅大大降低了商品交易成本,而且为假货的流通和扩张提供了便捷的渠道,给监管带来了巨大困难。两地检察院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先后开展走访调查,充分调查梳理汽车零部件市场监管。
2021年11月25日,渝中区检察院委托武侯区检察院向武侯区有关监管部门提出社会综合治理检察建议,建议从完善查处机制、加强信用约束、加强行刑衔接三个方面加强对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综合监管,由武侯区检察院监督实施。
这一300公里以上的检察建议引起了武侯区有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部门立即开展监管盲点整改工作,研究建立专项调查机制和经营场所、物流企业监管机制,充分利用12345公开投诉、报告渠道,进一步完善报告机制,通过加强信用信息宣传,提高汽车零部件市场监管效率,进一步遏制和消除假冒、销售假冒空间,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近日,余某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被评为2021年重庆市检察机关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的精品案例。
联合办案是加强川渝检察合作,促进知识产权跨区域联动保护的有益实践。对构建知识产权一体化司法保护格局,推进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渝中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唐茜茜说。
武侯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肖立正表示,今后,医院将继续与兄弟院携手,深化跨区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机制共建,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合力,努力为服务和促进优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