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后,会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减税免税,比如提高知名度,还可以获得奖励补贴等等。但是同时也有很多企业担心,在认定高企拿到补贴后,企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今日就这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后这些注意事项,你知道吗?

一、申报高企认定成功后需要注意什么?

1.高资质需要每三年重新认定一次。如果企业在2017年首次被认定为高资质,企业应在2020年完成高资质的重新认定。在2020年重新认定期间,企业可以继续享受所得税,按15%的税率预缴。但是,如果到年底还没有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就需要缴纳10%的企业所得税。
2.成功企业需要按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年报。如果在过去的三年里没有填写一年的年报,将大大降低下一周期申报成功的概率,而两年没有申报年报的企业将直接取消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
3.变更过程比较繁琐。企业更名或与认定条件有关的重大变更(如分立、合并、重组、经营变更等。)需要在三个月内向认定机构报告,重新认定企业资质。经认定机构审核符合认定条件的,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不变(企业更名的,重新颁发认定证书,编号和有效期不变);不符合认定条件的,自更名或条件变更年度起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并补缴不符合认定条件年度起享受的税收优惠。
由此可以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是一个复杂的项目,只有满足各种条件才能申报,这就要求企业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毕竟高水平是国家支持的重点企业,只要企业真正申报,就不会有所谓的隐患。

二、首先,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具备的条件

1、注册成立满一年;

2、拥有一定数量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需提前申请、受让);

3、科技人员比例≥10%、大专以上员工比例不低于30%;

4、近三个会计年度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总额的一定比例;

5、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比例≥60%;

6、企业营业额和净资产呈增长性(无具体固定要求);

7、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8、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三、留存高新技术企业资料备查

高新技术企业取得资格后,企业享受税收优惠事项采用自行判断、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方式。享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每年汇算清缴时妥善保管以下资料备查: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材料;知识产权相关材料;年度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撑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及相应的收入信息;年度员工和科技人员证明材料;当年和前两个会计年度R&D费用总额及同期销售收入比例、R&D费用管理材料及R&D费用辅助账户、R&D费用结构明细表(具体格式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管理指引》附件2);省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材料。

四、数据备查时间涵盖要求

企业取得高新技术资格证书后的三年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做好后续的管理工作。一般而言,对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税务机关很少直接发起复核,而是科技部、环保部、安监部、财政部等部门的例行抽检更容易发现问题。从2019年某省抽检情况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科技人员、R&D费用、高新技术收入、知识产权获取时间等方面:过去三年很多企业的纳税申报表没有反映R&D费用;组织现场抽查答辩通过率很低;在系统调查的知识产权中,筛选出几家企业的知识产权重复使用…

这里要明确复核发起和重新认定的时间点。高新技术企业通常在期满当年申请重新认证,但并不是绝对的。有些企业可能在资格期满后不符合认证要求,只有在年度符合要求后才申请重新认证。与重新认定相比,复核的时间点是随机的、不确定的:有关部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现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将以书面形式提交认定机构进行复核。这种复核的触发时间可能在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期内,也可能在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期满后,甚至可能在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重新认定后。
因此,无论是为了以后重新认定还是应对相关部门的日常管理,企业都需要密切关注获得资格年度开始连续三年滚动的相关备查数据的质量。

五、关于研发加计、高科技口径和申报表数据的实际问题

学术界将研发费用分为会计口径、研发费用加扣除和高认定口径。但在实践评估中,普遍认为年度会计报表中的R&D费用总额、高申报的《年度R&D费用结构明细表》中的R&D费用总额、企业所得税申报的《R&D费用加扣除明细表》中的年度R&D费用小计金额之间存在基本一致的基础——这其实是一种理想状态。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存在,企业可以在保证高新技术比例的基础上简化处理,尽可能实现额外的金额。高新技术R&D费用与纳税申报表和财务审计报告中列出的数据一致。